發佈單位(人):
新北市藝遊
台北市萬華區


活動主旨:上學去─礦山百年教育展


活動地址:新北市
活動日期:2018年05月3日~2018年06月24號
主題類別:專題報導
推薦活動:
相關網址:www.gep.ntpc.gov.tw
活動內容:

資料提供/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圖片提供/張高用先生

 

即日起至06/24│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(瑞芳區金光路8號)│02-2496-2800#2808張簡傛文│www.gep.ntpc.gov.tw│更多活動詳情請上官網或電洽查詢│其他活動請參見P68「雙北藝賞」之「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」

 

「上學」在當代生活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,何來特別之處?倘若將時光推回一百多年前,對於兒童來說,上學可是件稀奇又難得的生活大事!

 

日治時代 引進西方教育

西元1895年日本領有臺灣後,為達成統治同化及解決語言溝通問題,引進西方近代學校的理念,發展有別於傳統學堂的新式教育,一開始設置國語學校及國語傳習所,培養教育師資及熟悉日語的行政人員與學童,這是臺灣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前身,至1898年頒布法令並對於學校設立及經費來源有所規範,則成為臺灣小學設置初始。

 

礦脈的發現 山城興盛發展

1890年代末期,水金九礦山因礦脈陸續發現,生活聚落也隨之形成。1896年日人取得瑞芳礦山(今九份地區)及金瓜石礦山(今金瓜石、水湳洞地區)經營權,運用現代化技術設備大規模的採礦、煉礦,豐碩的礦產量促使礦業發展日漸興盛,勞動人口日益增多,造就生活機能一應俱全的礦業山城聚落。

 

一紙請願書 開啟礦山教育

為了在臺日人及臺人子弟的教育需求,傲視一方的金礦山城在1910年代以前即有學校設置。

1906年,一紙瑞芳、金瓜石及武丹坑礦山經營者申請設立小學分教室的請願書,是礦山設立學校的最早紀錄,亦訴說著礦山學校發展與礦業的淵源,也是礦山學校教育發展的開始。

發展至1930年代,為解決教室不足使用的問題,金瓜石公學校(今瓜山國小)興建了以鋼筋水泥為材質的二層樓校舍,有露臺及玻璃窗的設計,是當時少見的學校校舍形式,至1940年代末金瓜石更是瑞芳地區最早設有中等教育的地方。

 

因時制宜 礦山教育融合在地人文

水金九礦山的學校設置,從最初僅是隸屬基隆小學校的分教室,逐漸獨立設校,再到公學校、國民學校、國民小學、國民中學等成立,歷經隸屬、承襲、改制等演變,時至今日仍有五所學校矗立山城之中,百多年來扮演著兒童啟蒙基地的角色,也成為礦山重要的生活設施之一。

 

在不同時代的教育政策規範下,礦山學校除有既定的學習課程外,也因礦山在地的人文風俗,而發展出礦山獨特的聯合運動會、民俗祭典、登山等學校活動。

此次特展呈現水金九礦山學校發展脈絡、礦業發展與學校的關係、礦山校園生活、新式教育特色,以及學校現況等,一探礦業山城百年的「上學」故事。

手機導航:
新北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