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畫藏閣 - 書法 - 臺靜農-對聯(兩件) /水墨畫-1357 artcpcdk01290

(10501357-二十)

藝術家-臺靜農

作品名稱:對聯(兩件)

作品類別:水墨畫

作品規格:135*36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其他資訊:

臺靜農,原名傳嚴,字伯簡,20年代初改名為靜農,晚號靜者,筆名有青曲、孔嘉、釋耒等。1902年生於安徽省霍邱縣葉家集鎮,為當地世家。

 

  臺靜農幼年就學私塾,1914年進入明強小學就讀,接觸到嚴復譯自西學的文章。1918年考入湖北省漢口大華中學,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,與同鄉同學創辦《新淮潮》雜誌,並因為風氣的影響而放棄練習書法一段時間。1922年,他考取北大中文系的旁聽資格,於1924年成為研究所國學門的研究生,與常惠、莊嚴、董作賓等友人在沈兼士主任的帶領下,各自擔任風俗、歌謠、考古和方言等研究會的事務員。北大期間,莊嚴與臺靜農已經是一同研究書藝的諍友。於南京時,結識第一位文學夥伴王魯彥。

 

  1925年,經小學同學張目寒引介,初識魯迅,並一同成立《未名社》。1927年,因為劉半農的推薦,他開始擔任北京私立中法大學中國文學系的講師,從此踏入杏壇,爾後,先後在私立輔仁大學、廈門大學、青島國立山東大學和私立齊魯大學等校任教。1928年,臺靜農參與「北京文物維護會」,同時莊嚴發起「圓臺印社」,影響臺靜農未來的刻印生涯。任職期間,他結識了溥伒、溥心畬、馬叔平、王福厂和老舍等人。

 

1937年,臺靜農與家人一同遷往四川大後方,並在此遇到隱居的陳獨秀。1939年擔任國立編譯館專任編譯的期間,他開始整理漢簡資料,並寫成《兩漢簡書史徵》,漢簡的風格影響他後來對於書法筆勢的經營。1942年,應胡小石之邀,臺靜農前往白沙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國文系擔任教授,從胡小石那裡借來許多碑帖進行臨摩,張大千也陸續以倪元璐的法書作品贈之,勉勵臺靜農習得倪書的精華。

 

  1946年,因魏建功推薦,而渡海前來臺灣大學任教,1948-1968年擔任中國文學系第三任系主任,中文系的學風與規模賴其奠基,貢獻卓著。1973年,臺大贈以名譽教授榮銜。1975年,他接受莊嚴的邀請,參加「忘年書會」的展出,這是他首次對外的書法展覽。

 

  1981年,日本書道研究所透過江兆申的聯繫,促成《書道グラフ特集:臺靜農教授の書法》這第一本介紹臺靜農書法的專輯,並在日本發行。1982年,臺靜農應歷史博物館之邀,舉辦生前唯一一場書法個展。1990年病逝於臺北,享壽89歲。
 
    臺靜農的書法,啟蒙自其家庭環境,父親雅好書藝,除了收藏法書碑帖外,本人也善書。受其父親影響,臺靜農最早臨摹的作品為顏真卿的《麻姑仙壇記》和《爭坐位帖》、東漢《華山碑》以及清代鄧石如的隸書作品。四川時期與書法家朋友的接觸以後,才真正開始鑽研書法。其書風曾經受到魯迅、陳獨秀、沈尹默和胡小石等人,以及元代倪元璐與清代王鐸等書風影響,來臺任教後,他寄情於書法,經潛心吸收多家精華後,發展出獨具的風貌。有《地之子》、《建塔者》兩部短篇小說集、論文〈從「杵歌」說到歌謠的起源〉、《龍坡雜文》與《靜農論文集》等作品行世,並曾擬撰中國文學史稿,過世後由國立臺灣大學出版。

 

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 

購買商品注意事項:

*如有侵犯著作權,請來電告知並且馬上下架。無意侵犯*

*所有圖片僅供參考,以實際商品為準*

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▪▫

您的瀏覽紀錄Recent viewed

+ more